李嘉誠說:「財富不能單單用金錢來衡量。內心富貴,才能真正擁有財富。」
金錢只能滿足我們物質上的需求,真正的快樂來源于精神富足。
人到中年,日子過得平平淡淡,總以為這輩子就那樣了。
其實一個人若要轉運,還是有些蛛絲馬跡的。
有這四個跡象,往往是開始變富有的征兆。
當今社會,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誘惑很多。
消費的欲望就好比人性的鴉片,抽上一口,就很難抽身。
其實,買來的東西,多數是自己不需要的。
有條「三七法則」是這麼說的:
「一部手機,70%的功能是沒用的;一座大房子,70%的空間是閑置的;家里的東西,70%是不會經常用的。」
買了卻閑置一邊,只能算是浪費。只有利用起來,才算物有所值。
不懂得節制欲望,就會被欲望反噬,擾了本心,亂了方寸。
來源:全景視覺
前幾天跟同事去買襯衣,試穿之后,她發現:
黑色襯衣顯莊重,粉色的有點小可愛,白色的百搭,綠色的很配自己的白色短裙,紅色的穿起來女人味十足。
每件衣服都讓自己愛不釋手,無法割舍。
最終,她索性將所有的顏色都收入囊中。
欲望的閘門一旦打開,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:掏空你的錢包,膨脹你的虛榮心,消磨你的控制力……
曾國藩說:「由儉入奢,易如下水;由奢入儉,難如登天。」
放縱消費,只是獲得了短期的愉悅而犧牲了長遠的目標;控制消費,才能獲得長期的幸福。
朋友幾個月前又是買車,又是旅游,讓人非常羨慕。不管是聚會還是購物,出手都很闊綽。
同為中年人,為什麼他能突然暴富?
直到有一天,催債的電話打到了我們每個人的手機上。
這才恍然大悟:原來,他的「暴富」源于各種網貸。
等再次見面,他聲淚俱下。
在消費的路上,他剎不住車。于是,開始鉆研各種投機取巧的行當,是網貸把他拖進了欲望的深淵,不能自拔。
如今,他背負著幾十萬的債務,征信也被拉入了黑名單。
他如果沒有被消費的欲望裹挾,日子過得雖然平淡些,但也不會斷送了自己的未來。
就像明代韓貞所言:「魚不忍饑鉤上死,鳥因貪食網中死。」
人到中年,經歷了人間疾苦、世事無常,理應變得從容和淡定。切莫因一時貪念,被欲望綁架,走向不歸路。
一個人越來越富有,當懂得如何取舍,才能淡定從容;生活有進有退,才能成就人生。
舍棄不必要的物欲,把錢用在刀刃上,才能讓生活更充實。
來源:全景視覺
前段時間,四川成都的一個外賣小哥坐在路邊休息的視訊上了熱搜。
外賣小哥超負荷工作,在路邊多次暈倒。
第一次暈倒后,他坐在路邊休息了一下,就慢慢地站了起來。結果踉踉蹌蹌,又再次倒在地上。
這次,他坐了良久。
最后他再次站起,拖著沉重的步伐,繼續開始工作。
如果不是身體透支,年紀輕輕不會輕易暈倒。
這次,他能堅持站起來,如果不照顧好身體,下次呢,下下次呢?
身體健康的時候,才能擁抱當下;沒了健康,就沒了一切。
楊東平對此深有體會:當健康存在的時候,像陽光、空氣一樣不足為奇,似乎天經地義,享用不盡;而一旦喪失,則無異于天塌地陷,任何事業、財富、情感都毫無意義。
多少人忙忙碌碌一生,追求所謂的事業、財富,而疏忽了健康的重要性,健康轟然倒塌,一切為時已晚,畢生的追求,也都化為泡影。
網絡上流行一句話:「人到中年不得已,保溫杯里泡枸杞。」
人的命運如同一列火車,透支身體也是一種超載,只有定時保養,才能順利到達終點。
前陣子,甄子丹為妻子慶生,一張「年齡滿50減20」的同框照上了熱搜。
67歲的呂良偉和60歲的關之琳,加上59歲的甄子丹,他們身上沒有暮氣沉沉和人老珠黃的狀態。
不僅僅是他們,還有劉德華、劉嘉玲、鄭秀文、舒淇等,無一不是風采不減當年。
仔細翻翻他們的日常,之所以有「凍齡」的狀態,常年嚴格自律是基礎。
他們深信:只有把身體保養好了,才能保住演員這個飯碗。
除了每天堅持健身,在飲食上,他們也下足了功夫。
劉嘉玲20年不吃晚飯;劉德華30年沒有喝過冰水了;舒淇一點油脂都不碰;鄭秀文從不肆意吃東西,還加大健身力度。
可見,他們對身體的自律做到了極致。
對健康持有積極向上的態度,身體也會做出正向反饋。
把身體照顧好,就是在賺錢。人到中年,自己才是人生路上的最強靠山,善待自己,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。
來源:全景視覺
人生最好的投資是什麼?
巴菲特曾在演講中說:「最好的投資,就是投資你自己。」
用讀書汲取知識,用知識武裝頭腦,這是最經濟的一種投資自己的方式。
從小就被人問:「讀書能當飯吃?」
從長遠看,讀書不僅可以填飽肚子,還可以創造財富。
就像遲子建說的:「書的功能不是一吃即靈的特效藥。書是雨露、陽光和好的空氣,它帶給人的益處是悄悄來臨的。」
堅持讀書,將來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。
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用嚼辣椒驅寒的辦法,來提神讀書。
魯迅先生從小學習認真刻苦。
他年少時,在學堂讀書,由于成績優異,獲得了一枚金質獎章。
拿到獎章后,他即刻賣掉,先是買了幾本書,然后又買了一串紅辣椒。
每當夜晚寒冷,夜讀難耐時,他便取下一個,放在嘴里反復咀嚼,直至辣得滿頭大汗。
冬天,他就是用這種辦法驅寒以堅持讀書。
自我增值,可以提高自己的認知,改變自己的境遇。
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,通過讀書可以實現。
輪椅作家史鐵生的文學成就,與他的孜孜不倦是分不開的。
他因一次意外感冒發燒,引起腰椎裂柱病發作,導致下肢癱瘓。
身體上的殘缺讓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,一度失去了活的勇氣。
是寫作給了他活下去的力量,他通過不斷地學習、感悟,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文學夢。
是讀書啟發了他,使其重新定位思考人生,也給了他寫作上的靈感。
所到之處,皆留下了他對生命的品讀。
他在《我與地壇》中寫道:
「我在園中讀書」「我獨自坐在祭壇邊的路燈下看書」「我坐在窗前清清靜靜地讀書」……
身體的殘缺,限制了他的行動。但是通過讀書,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蛻變。
讀書給了他力量,給了他實現夢想的翅膀。
海倫·凱勒形象地比喻:「一本書像一艘船,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。」
人到中年,如果說還有什麼捷徑讓自己的路變寬,那就是多讀書。
讀書是一種曲線增值的投資方式。
來源:全景視覺
俗話說:「一屋不掃,何以掃天下。」
對小事能夠做到細致入微,養成良好的習慣,才能有做成大事的潛力。
鮑威爾就是這樣一個事無巨細的人。
他開始時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大公司當清潔工,他沒有抱怨,反而對工作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。
在工作中不斷吸取教訓,總結經驗,把這樣一份微不足道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。
他甚至還研究出一套拖地竅門,省時省力,地拖得又快又好。
這一切的努力并沒有白費。最終,老闆被鮑威爾的認真、細心打動,斷定他是一個人才,破格提拔了他。
正是這種把小事做細、做精、做實的工作態度,讓他在事業上大放異彩。
能做大事的人,常常是那些不厭煩小事并把它們做好的人。
水滴石穿、繩鋸木斷,做好每件不起眼的小事,通過積累,最終會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。
就像海爾總裁張瑞敏說的:「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,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。」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。成功者都是立足小事,并不斷深耕,最終出彩。
來源:全景視覺
赫伯特說過:「一朵花做不成花環。」
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。
人到中年,愈發懂得:
控制消費欲望,將會衣食豐盈,自由自在;
把身體照顧好,才會有奮斗的資本;
學會投資自己,是為自己鋪路;
踏實做好每件小事,是為自己積累財富。
愿我們緊握手中的希望,珍惜當下所擁有的,通過積累,為自己編織一個漂亮的花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