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這種情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。
甚至在漢元帝即位之后,雖然明面上成為了皇帝,但是背地里政事還是掌握在宦官石顯手里,這個皇帝當的有名無實。
而東漢之后,宦官的成分就比較明確了,史書里是這樣描述的,「宦官悉用閹人,不復雜調它士」,這時候的宦官已經全部是閹人了,沒有身體健全的男子能夠去假冒。
而之所以要全部用閹人擔任宦官,主要因為后宮里的妃子,宮女和各類女眷行走較多。
如果作為正常男子,經常行走在這些女眷之中,保不準就會鬧出情感糾紛,或者發生身體接觸穢亂后宮,影響皇帝名聲。
不過,即便已經使用閹人擔任宦官了,但是這也只是保證了宮廷之內的「寧靜」,而朝堂之上更是風雨欲來。
東漢的時候,由于外戚勢力大,皇帝經常使用宦官來作為牽制外戚的一種手段。
外戚勢力那麼大,如果皇帝不賜予宦官一定的權利的話,宦官怎麼可能做到「牽制」呢?
正所謂終日打雁被雁啄了眼,既然要給予宦官權利,那麼就要掌握好這個權利的度,不然制衡外戚的宦官就不是皇帝的劍,而是皇帝頭上的一把刀了。
不過很顯然,這個權利的度并不好掌握!
在唐朝安史之亂過后,宦官的權利就已經愈發膨脹了,這個時候朝廷上職位顯赫的三公,軍隊里的掌權人,也常常出現宦官的身影。
或許是唐朝宦官干政的教訓太過慘烈,當明太祖朱元璋就任之后,甚至直接在宮門上掛了一塊鐵牌,直言太監不許干政。
不過盛極必衰,衰及必盛,太監的權利在明太祖時期收縮,但是到了永樂朝之后,憑借由太監管理的東廠,再次出現到了人們眼前。
在東廠之后更是出現了西廠,兩者均從事特務活動,一時之間朝堂之上,人人自危。
而清朝的時候,權力增大不久的宦官再次被限制住了手腳,甚至直接設定了內務府,表明對太監可以先拿后奏。
一旦太監出現干政的情況,可以基本可以說離死不遠了。
不過,倘若要因此蓋棺定論,說宦官里面沒有一個好東西,那也就太過武斷了。
在歷史中,曾有一個人身為宦官,但卻在歷史書上頻頻出現,在中國歷史上,都有著卓越的貢獻,那就是鄭和。
鄭和七下西洋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,從公元1405年開始,鄭和就領明成祖之命,七下西洋,大大加強了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聯系,直到死亡,也是因為過勞病逝。
不過,雖然歷史上宦官好壞都有,但是自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,太監的數量也大大減少。
當1996年中國最后一個太監孫耀庭死亡之后,太監已經徹底在中國消失了身影。
那麼,太監真的有凈身不徹底的嗎?
在東漢之后,宮廷之內已有政策,凡是要擔任太監的必須都為閹人,其實自那之后,就沒有凈身不徹底的太監了。
畢竟,大家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家里有權有勢,誰會讓自己家的小孩去當太監呢?
而那個時候,一旦被發現太監是假冒的,并沒有按照皇宮的規定凈身的話,那可是殺頭的大罪。
一旦被發現逃都逃不了,沒權沒勢的太監,自然也就沒有手段賄賂眾人,讓別人和他一起冒殺頭的風險了。
所以,雖然沒有凈身的太監出現在皇宮里,或許更具奇幻色彩,但是遺憾的是,這注定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擔任宦官的人,要麼是家庭清貧之人,要麼是帶罪之身,活下來已經尚且不易,又如何能保全自己身體的完整性呢?
如果最后在宮里發展較好,能夠有一大筆錢財去贖蘭,毫不夸張的說,這已經是太監里面較為能干的了。
畢竟皇宮里各種陰謀詭計,活著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,一不小心還會掉進各種陰謀陷阱中。
在古代醫療技術極度落后的情況下,進行凈身,不知道有多少人死在了凈身這個手術上,傷口發炎,失血過多……各種各樣的情況層出不窮,這是十分慘無人道的職位。
索性歷史發展到今天,太監早已經不復存在,而中國最后一個太監孫耀庭,見證了清朝的衰落之后,也見證了新中國的升起。
我們生活在這樣幸福的年代,這無疑是一件十分值得感恩的事情,我們更需要努力,過好自己的生活。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