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 新加坡眼,點擊卡片關注,加星標,以防失聯
2023你年6月,新加坡總人口達到592萬人,為歷史新高,離600萬大關只有一步之遙。
以此為緣起,本文將談論三個重點。
一、三年疫后,為何外國人蜂擁而至新加坡?
二、新加坡為何持續引進移民?
三、新加坡人口老齡化到了什麼程度?
根據新加坡國家及人才署發布的《2023年人口簡報》,新加坡總人口去年增長高達5%。
人口統計以每年六月為期。截至2023年6月,新加坡總人口591萬7600人,其中公民361萬零700人,占61%;永久居民53萬8000人,占9%;非居民176萬8400人,占30%。
在新加坡的定義中,總人口由「居民」和「非居民」組成。「居民」指的是公民和永久居民,而「非居民」指的是以WP、SP、EP、LTVP、DP、學生證等在新加坡工作、生活、學習的外國人。
永久居民PR人數十分穩定,一直基本維持在52萬至53萬之間,本次達到53萬8600人,逼近54萬。
非居民人數通常維持在165萬左右。由于新冠疫情,2020年開始外流,客工、留學生紛紛回國。
到了2021年,非居民人數觸底,僅剩147萬人。
2022年,由于各國邊境逐漸開放,航空交通也逐漸恢復,非居民開始回流,有156萬人。
到了2023年6月,不但回流,而且由于建設經濟需要,建筑業、海事與加工業聘請大批外國客工,以應對過去兩年由于疫情而滯后的工程,使得
非居民人數增長雙位數,高達13.1%,人數達到176萬8400人。
在「非居民」的組成當中,WP分三大類,合計近六成,其中,建筑業、海事與加工業WP最多,占24%,女傭占15%,其余20%則是其他領域的WP。
EP占11%,SP占10%,持DP家屬證的占15%。
留學生占4%。
過去十幾年,新加坡公民人數穩定增長。在新冠疫情期間,由于外國疫情管控,加上國際航班減少,許多在外的公民無法回家。
2022年,開始回流。加上新批準入籍的公民,到了2023年6月,
公民人口達到361萬零700人,創歷史新高。
大疫之后
為何外國人還敢來新加坡
新冠疫情三年,為何外國人還愿意到新加坡打工?還愿意到新加坡學習、生活,甚至入籍新加坡?
原因很簡單。
疫情三年當中,外界看到了新加坡的幾個特點。這些特點,增強了他們對新加坡的信心。
一、契約精神:無論是保證疫苗的供應,或是隔離場所和醫療資源的充足保障,或是對生產、外貿訂單的承諾,外界見到新加坡深有契約精神,足以信賴。
一個好例子就是在疫情初期,各國各地區口罩極端短缺,新加坡也一樣。許多國家和地區都限制甚至禁止口罩出口。新加坡境內有3M口罩廠,但新加坡允許它按訂單繼續給國外廠商供貨,而不截留。這給國外企業和政府對新加坡具有契約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二、深謀遠慮:在疫情期間,新加坡在疫苗的采購、隔離場所的建造、航空和國際差旅的逐步恢復等等。
對這些眼前的抗疫,做到了深謀遠慮。
三年疫情,人類社會基本打回原形。新加坡政府當時的考慮是,抗疫是一時的,更大的關鍵在于,如何一邊做好眼前的抗疫,一邊做好將來的布局,尤其航空、航海、外貿、外資、外來人才等涉外領域。
新加坡政府的戰略考慮是,新加坡的疫后恢復及對外開放,必須走在許多國家之前,否則,一步晚則步步晚,永遠也追不上。
文章未完,點擊下一頁繼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