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閱讀此文之前,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「關注」,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,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,感謝您的支持!
來源/古風文史作者/古風文史朱元璋的親姐夫—李貞,出身農民,依靠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了許多善事,幫助了許多人,而死后身穿龍袍被葬,享盡殊榮。
后代也因此受他的庇佑,他的所作所為值得后世學習與敬仰。可謂是功在千秋,利在萬代。
說起李貞,可能有的人不是很清楚,提起朱元璋,想必大家都不陌生。那李貞究竟是何許人也?竟會讓一個開朝皇帝對其有如此的殊榮呢?
李貞是朱元璋的親二姐夫,能在朱元璋此處受到特殊待遇的,肯定是對朱元璋有著不一般的情感。
那麼李貞此人究竟做了什麼,受到了朱元璋如此特殊的對待呢?這還得從朱元璋小時候的故事說起。
朱元璋小時候家里特別的窮,窮到連個像樣的名字都沒有,要想填飽肚子只能外出討飯,這樣才能活下去。
到後來之所以能成為一個開朝國君,那碩大的江山完完全全是靠自己打下來的,真可謂是「開局一只碗,裝備全靠打」。
而李貞就是一個在朱元璋人生道路上時時都有所幫助的人。于他而言,李貞不僅僅是一個親人的存在,更多的像是一個人生中的貴人。
李貞在當時還算得上是一個小有富貴之人,後來娶了朱元璋的二姐,也沒有因為朱家家境潦倒而苛待自己的妻子。
相反,李貞還時常接濟自己的岳父一家,有時可能是一些銀錢,有時可能是一些糧食。
每當小時候的朱元璋因為一頓飯食和人爭奪打架之時,李貞總能在該出現時出現。
後來,朱元璋登基成為明朝第一位皇帝之后,李貞的兒子李文忠也為保衛明朝的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。
以至于在后面被提拔為曹國公,成為開國六公爵之一。事實上,李貞當時對建國并沒有過多的功績,但他也同時被封為「曹國公」。
要知道,能被朱元璋封為公爵的一定是有卓越功績的人。
那李貞既沒有在戰場上立功,也沒有為開國鞍前馬后,那他如何能被朱元璋封為公爵,享盡一切富貴和優待呢?
除去兒子是一位名將之外,更多的是得益于自己曾經的接濟,救了朱元璋一命,被朱元璋銘記于心一輩子。
生前有此殊榮就已經很是令人眼紅了,為何死后還身穿龍袍安葬呢?這就不得不說李貞這個人了,一輩子都是一個不為自己謀利,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公爵啊。
雖然自己是皇帝的姐夫,已故發妻也被追封為長公主,但他始終都在做自己,沒有依靠權位為自己謀利。
能讓心狠手辣,殺伐果斷的朱元璋如此厚待一個人,也并不完全是因為少時的接濟與救助,更多的是李貞的為人讓他所折服。
李貞平日里素來敦厚善良,年長朱元璋25歲的他,像是一個長者,又像是一個懂得傾聽,懂得為朱元璋排憂解難的益友。
也正是因為如此,在後來的大小事情上,只要朱元璋有疑問,有不解之處,去到李貞住處之后,總能得到想要的答案。
朱元璋內心深知李貞的為人,一個平日里節儉的農民,自己有難都不忘幫別人一把的人,一個自己最信任的人,怎麼可能都不會是會背叛自己之人。
所以,當時鮮少有人不知道李貞是那個被特批可以穿五爪金龍龍袍之人,以至于在李貞病危至離世那段時間。
除了朱元璋之外,其他的官員也都紛紛入李貞住處進行看望和祭奠。不管自己享有的優待有多少,李貞都教導后人要做一個正直清廉之人。
李貞卒于1378年,也就是明朝建立的第十一年。得知這個消息的朱元璋,想起了往日的種種,不由悲上心頭,獨自到城樓之上痛哭了一場。
對別人而言,失去的可能只是一個名臣,對朱元璋而言,他失去的就不僅僅是一個臣子,更多的是自己心理的依賴者。
從李貞的一生中可以看出,他為人敦厚善良,淡泊名利。不因一時富貴看不起窮困之人,也不因身處皇恩福澤之中忘記自己的做人初衷。
這也就是朱元璋一生厚待之人的根本原因。他能走上皇座,靠的不僅僅是一顆敢闖敢打的心,更是自己那雙識人的慧眼。
不論是以往的朝代,還是我們所處的當下,做人都應該持有一顆善良之心,有自己的底線,不被榮華富貴遮瞇眼,也不被貧困潦倒嚇破膽。
希望大家對待自己的人生都有一個正確而堅定的站位,不為名利而丟失自己生而為人的初衷!
最后,由于平台規則,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,才會被認定為鐵粉。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點個「關注」,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