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蘭媽談育兒
如果說一個家庭的不幸,是有一個不停制造精神內耗的人
那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,大概就是遇上具有寬容意義的松弛感吧
前幾天參加的一次婚禮就讓我深有感觸
當時,姑媽的女兒茜茜是第一次當伴娘,難免有些緊張,就拉著我陪她一起壯壯膽
可結婚那天,緊張的人又豈止是第一次當伴娘的小丫頭片子,就連準新郎也頻頻出現狀況
特別是到了接親環節,新郎團出現在新娘家時才發現,事先準備好的新郎領帶,還有新人胸花統統都忘記拿了
看到這一幕,周圍很多人都急得團團轉
甚至還有人私底下竊竊私語說「怎麼會有如此大意的新郎」
作為旁觀者的我,當時最怕的就是新娘一家跟著指責抱怨
如果大喜的日子就開始爭吵不休,那婚后多半也會心存芥蒂
好在,新娘和家人沒有一個人抱怨指責,他們都輕言細語地出主意
新娘的父親還拍拍新郎肩膀安慰說:「沒事,誰都有失誤的時候,有問題我們一家人一起解決」
最后,在眾人的接力賽中,新郎新娘胸花也以最快速度趕上了婚宴
也正是這場婚禮給了我一種全新的認知
原來,一件事情的嚴重程度是取決于我們的心態,不管什麼糟糕的事情只要你能心平氣和地解決,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
一場婚宴如此,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
而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更是有個松弛感父母
當然,做一個松弛感的父母并沒有那麼簡單
特別是喜歡惹事、做什麼都跟父母對著干的孩子,這個時候保持松弛感就是一場極大的挑戰
01
如果不能溝通
那就故意轉移話題
和朋友聊天時,聽說了一位媽媽的教育事跡,讓我受益匪淺
這位媽媽,和很多家長一樣,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,她放棄了工作、犧牲自由
最讓人感到敬佩的是,成為全職媽媽的她,并沒有陷入很多家長憂愁的「教育難」
無論是學習成績、還是遇上了教育問題,媽媽從來都沒有抱怨過自己的犧牲與不甘,她反而事事都引導孩子朝好的方向去看
初三中考那年,孩子為了不讓自己落榜,每天晚上都把自己綁在椅子上,不復習完計劃內的知識,那是絕對不睡覺的
媽媽見到后,她溫柔地松開孩子身上綁著的繩子
然后說:「不要著急,距離中考還有一段時間,我們要放松心情,以最好的狀態去復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」
為了讓孩子的內心沒有那麼大的壓力,媽媽還故意轉移話題說:「你喜歡小區里的哪一只流浪貓?媽媽明天把它綁回來好不好」
噗呲一笑,兒子問媽媽:「你確定能跑得過貓嗎?怕是連貓毛都碰不到吧」
在這種輕松又能緩解壓力的氣氛下,孩子的情緒恢復以往,最后也憑借出色的實力、和穩定狀態考上了心心念念的重點高中
這種故意轉移話題的交談方式,就讓我想到了讓人感到舒服的「松弛感」
沒有壓力、只有輕松感的交談方式,也是一種能讓孩子感受到舒適溫暖、又有安全感的養育態度
所以,如果我們和孩子遇到某些問題無法溝通了,那就不要緊揪著一個話題不放
懂得放下你們所爭議的內容,選擇一個孩子感興趣又能打破僵局的話題去溝通,在沒有負擔的溝通心理下,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才會慢慢得到拉近
02
改變能改變的
也接受不能改變的
多年以前,有一位女同事和我的關系特別好,她也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出色母親
可一次給孩子過生日時,媽媽剛下班回家沒有留意到椅子上的蛋糕,正準備坐下休息時被人大喊說:「別坐」
突如其來的聲音反而讓媽媽嚇了一跳,慣性作用下蛋糕碰到媽媽身上,然后又掉落在地上摔得沒個形狀
哪怕媽媽沒有留意,沒有注意椅子上有蛋糕
也哪怕媽媽第一時間愧疚地跟女兒道歉,可全家人都擺個臭臉,仿佛媽媽是做了什麼不可被原諒的事情
孩子呢,本來哄哄、道道歉就好了
可當全家人都抱怨媽媽不小心、不斷責備后,女孩甚至慪氣地發起攻擊:對著媽媽就開始拳打腳踢
看到那一幕,我不知道作為一個母親當時是什麼心理,但作為旁觀者的我,卻被一股窒息感包圍了
談起件事,又讓我想起了另一個朋友,她最大的幸運就是有一對寬容的父母
小時候家里有經濟條件并不是很好,但父親還是給她買了一部手機,還是整個學校第一個擁有手機的孩子
一次意外,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手機弄丟了
看著兜里空空如也,她當時就急著到小賣部給媽媽打電話
也因為害怕被批評,朋友當時哭得梨花帶雨
好在媽媽知道后沒有抱怨,而是溫柔地說「別難受,丟了就丟了,事情已經發生了,我們就要去接受它,就當作是一份經驗吧,以后就可以避免再出現同類錯誤了」
而這兩個不同的教育事例,也告訴我們,凡事要改變能改變的、接受不能改變的
無意中造成的錯誤,就是能改變的,需要我們以寬容之心去改變
丟失的東西找不到了,就是不能改變的,更需要我們以寬容之心去想開
凡事都能看到好的一面,給孩子所帶去的才是安心感覺
03
學習上別太用力
把內卷變成儀式感
為什麼很多家長都在教育中容易陷入焦慮、找不到松弛感?
其實,很多時候都是我們太過執著成績,在內卷上用力過猛了
編輯同事小李,講了一段他兒時讀書的經歷
上初一那年,也是從外地轉學回家的第一年
小李認為,在外地都能考試前十名、回家后也不能低于這個排名
可一次考試發揮失常,他的成績從以前的90多分,跌退到78分
本以為媽媽知道后,少不了一頓劈頭蓋臉的責罵,或者會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做比較
好在媽媽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內卷,反而在放學后準備了一桌子的豐富晚餐
看到小李回家后,媽媽還笑盈盈地迎上前說:
「老家知識深一些,你能考78分,已經很不錯了,這段時間你的努力我也都看在眼里,那考試結束了,我們該好好慶祝一番,雖然這次成績比之前的分數略低,可這恰恰是我們的優勢呀,只要你把這次考試的疑難經驗總結了,那以后遇到同類難點就不再是問題了」
果然,在媽媽的一番鼓勵下,小李上高中三年以來,每一次模擬考試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
回想整個上學時代,小李認為,他最大的幸運就是有一個寬慰人的母親
這段經歷過往,就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一個道理:想要和孩子獲得好的親子關系,必須要跳出內卷的緊繃環境
教育上我們不需要太過用力,也不能讓孩子承受過高的學習壓力,懂得給自己松松綁,也知道給孩子松松綁
如果我們不知道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松弛關系,那就把對成績期盼的內卷變成一種儀式感吧
哪怕給孩子做一頓豐富的晚餐,也或者給他們講一段積極的鼓勵話
在這種松弛感的關系下,孩子才能擁有舒服的感覺,未來不管遇到怎樣的人生長跑,他們也有耐心、和好的狀態去完成自我成長
04
放下犧牲與奉獻
和孩子自由平等相處
能夠和孩子保持松弛感關系的父母,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一定是懂得保持距離的
有這樣一位媽媽,她很愛很愛自己的兒子,但同時也是傷兒子最深的那一個
小時候,一邊無微不至地照顧,另一邊又嚴厲地要求出人頭地
長大后,一邊期盼能早點成家立業,另一邊又對兒子所找的女朋友挑三揀四
就拿結婚這件事來說
兒子喜歡的女生,媽媽極力反對,媽媽介紹的女孩,兒子又沒有感覺
為了逼兒子跟喜歡的女生斷絕來往,媽媽想盡各種辦法達到目的
最終,為了讓媽媽少一些鬧騰、多一些安心,兒子漸漸妥協了,他選擇接受媽媽安排的結婚對象
可當你選擇接受妥協,對結婚對象好一些時,媽媽又看不慣了,各種想辦法干涉、直至斷了聯系
當兒子一次又一次被逼選擇不喜歡的人生時,他終于忍不住了
傻笑一陣后,說了一段掏心窩的話:
「媽,我不知道您記得不,每次都是這樣,您先是風風火火地四處給我找女朋友,可是但凡我對哪個女孩稍微好點了,您又會找出各種理由反對,不管是什麼樣的女孩都能找出缺點,非要攪合黃了才肯罷休,因為從始至終,您根本就接受不了我身邊有任何女孩的出現,您只不過是想把我一直綁在您的身邊」
媽媽聽后還情急地解釋說:「你怎麼可以這樣想呢?媽媽真的不是這個意思,她們真的不適合你,這些女孩不適合你,所以我才反對的」
說到這里,兒子的情緒已經崩潰了,他失控地說:「我已經聽您的話分手了,我向您保證以后不會有人從您身邊把我搶走,我可以不談戀愛,我放棄結婚,行了吧」
再隨著「我出去透口氣,行嗎」這句話說出口,母子兩個人的關系也進入了冰點
其實,父母和孩子之所以容易陷入爭吵矛盾,主要是來自你對孩子的感情有沒有分寸感
每個人都是存于世間的獨立個體,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松弛感也是平等和自由相處
當你放下犧牲與奉獻,允許自己自由、也放下不安去允許孩子獨立了
就會發現,做父母的,就是孩子的成長榜樣,你成為更好的自己,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他們
畢竟,越是一眼看不到邊的東西,越需要勇氣和目光投向,聰明父母能做的也是用自己的力量去對孩子產生影響
如果可以,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地跟孩子保持相對于舒服的松弛關系
那麼,關于「一個孩子最大的幸運是來自父母身上的松弛感」這件事情,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?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!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