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快訊
程德全:從清朝的封疆大吏到民國的開國元勛,最后為何會皈依佛門?
2023/05/31

ADVERTISEMENT

程德全:順時本完人,誦經遠紅塵

「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」,寒山寺可以說是姑蘇的名片,佇立在金碧輝煌的廟宇間,近看飛檐展翅角,遠觀江流入大荒,無愧于江南名剎之稱,然而極少有人知道,最后對此進行大規模修繕之人,是江蘇巡撫程德全。

對于這個名字,很多人大概是聽說過的,但似是而非的也就是個名字罷了,并不會有多少的印象,因為在以前的高中歷史教書中,有關于他的一行文字,大約是說辛亥革命時,清王朝的都撫大員投機革命,為表示「革命就要有所破壞」,用竹竿挑落衙門屋頂的幾片瓦片云去。

記述這段文字的是大名鼎鼎的魯迅,說的也就是這程德全,他用譏諷的語氣,敘述了一個「小丑」般的形象,顯得那樣的不倫不類,于是,作為投機革命的典型,程德全便成為這一類人的代名詞。

魯迅的看法當然是偏頗的,程德全是第一位響應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,他的起義對辛亥革命的成功有著重要的意義,江蘇作為北方糧食的重要保障地,不但保證了革命黨最基本的后勤保障,有了根據地,而那些北洋軍失去了軍需,哪里還有同南方勢力抗衡的資本。

ADVERTISEMENT

但是,歷史上對他的評價一直就不高,沒有將其放在晚清新派愛國官員的高度來看待,對他順應潮流的歷史功績視而不見,所以,程德全現在是處于一個很尷尬,甚至是很負面的地位。

程德全是重慶云陽人,字純如,號雪樓、他雖然出生在書香世家,但科舉卻屢屢失利,30歲之前一直在四書五經中折騰,是一位老童生,不過,由于他屢敗屢戰又家世清白,按朝廷規定得授廩生,也就是童生中有希望考上秀才的優秀學員,朝廷每月會給些散碎銀子作為補貼。

後來的他進了國子監學習,因家庭貧困,不足以支付他的學費,無奈之下只好輟學,轉而在俄國人開的洋行打工,因他掌握了俄語,被友人推薦去了黑龍江,在副都統壽山的幕府中當差。

程德全才華出眾 ,能力過人,在得到壽山欣賞的同時,職位也逐漸升遷,10年后便擢為奉天巡撫,繼而又升任江蘇巡撫,成為清王朝的封疆大吏。

程德全讀書不是太在行的,如果他堅守走科舉之路是肯定不會成功,一個沒有家世作支撐的白衣之身能位列封疆大吏,這是極為罕見的,在大清近三百年的歷史中,大概只有兩位做到,一是他,另一位還是雍正朝時的直隸總督李衛。

ADVERTISEMENT

在壽山幕府期間,他參加了甲午戰爭,因奮勇殺敵而負傷,當沙俄趁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,遣重兵入侵東北,壽山戰敗自盡,程德全苦苦支撐殘局,在那個孱弱的時代中,以懸殊的力量與俄軍周旋,為保障人民的安全,他不惜以命相搏,。

為了阻止沙俄入侵,他能穿上朝服臥軌以阻擋俄國的運兵車進入中國,更難以想象的是,他以身體來擋住即將發射的炮口,以保全齊齊哈爾的軍民免遭殺戮,此等行為,觀清朝廷大臣能有幾人敢為哉!

作為殘存的清朝官員,程德全在東北人民的心中享有盛名,俄國人也想拉攏他作為傀儡,封他為黑龍江將軍,程德全嚴辭拒絕,甚至不惜投江自盡以明志。

《辛丑條約》簽訂后,慈禧破格提拔他為黑龍江將軍,在任中,他在朝廷的支持上,大力移民以充實邊疆的開拓能力,舉辦教育,鼓勵耕織,面對沙俄的諸多威脅,他竭力周旋,努力使人民能在一個安定的環境下生活。

讓人不可思議的是,他為提高民眾的生活質量,竟然而修建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座公園,也就是至今大媽們還在跳廣場舞的齊齊哈爾龍沙公園,其他諸如修建了東北第一條公路,設置公用電路,使人民能夠用上電燈,這些在當時的整個中國,都是讓人贊嘆的驚人之舉。

當他在江蘇巡撫任上時,立憲的呼聲已成狂潮之勢,程德全與南通的工商巨擘張謇交好,這位昔日的狀元郎不僅同清王室交好,同革命黨人也有著很深的交情,在他的影響下,程德全接受了立憲改良的思想,成為當時清王朝封疆大吏中少有的新派人物。

ADVERTISEMENT

武昌起義爆發,作為清王朝一手提拔起來的程德全,內心的糾結也是可以想象的,他與張謇一樣,都是不主張使用武力的,他們的理想是君主立憲,和平過渡,保證清皇帝的地位和榮譽,是他們的努力方向,所以,這突如其來的亂局,一時將程巡撫弄得有些不知所措。

作為革命黨人活動中心地帶的大清朝臣,程德全沒有動用武力對轄地內的革命黨進行鎮壓,他通電部屬,「振尚武之精神,弭無窮之隱患」,命令屬地的所有官員,全力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,力爭以和平過渡的形式來化解危機。

于是,他選擇了同革命黨人合作,他不但當場剪辮為誓,還當庭收集銷毀了包括自己官服和信印在內的,代表舊時代權力象征的物件,直接宣布江蘇獨立,成為清王朝中第一個投靠革命黨的地方大員。

至于說他「挑落瓦片」以示破壞之舉,怕是不太可靠的,實屬閭巷中的閑談,因為沒有任何官方記載,但這傳聞的范圍很廣,無可無不可,有也罷,無也可,即使有的話,至少也能說明是傾向革命的舉動,如果硬要看作是作秀,當然也是可以的,不過我認為,這是對程將軍有玷污之嫌的。

ADVERTISEMENT

程德全在江蘇獨立后,影響迅速波及全國,短短的6天之中,就有14個省份響應,紛紛宣布獨立,在加速清王朝崩潰的進程中,程德全居功至偉,起到了巨大的作用,猶如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。

當時在江蘇境內效忠清王朝的勢力還是很強的,比如盤踞在徐州的「辮帥」張勛,得知程德全「反水」后,立即起兵進攻南京的革命黨,在程德全的大力支持下,革命黨人擊敗張勛,南京也成為革命的中心,繼而被臨時政府定為首都,程德全在辛亥革命中功莫大焉。

作為民國元勛,程德全被孫中山任命為內務部長,但是,當時當各個部門的總長或部長,都是德高望重之人,而實際權力,卻是掌握在身為同盟會員的次長們手中,所以,這一屆的政府組成,被時人譏為「次長內閣」,程德全當然是難有作為的。

袁世凱成為民國大總統后,委程德全為江蘇都督一職,在此期間,他一面努力穩定局勢,恢復生產,一面同章太炎等人一起,成立了好幾個以和平為宗旨的政黨,如統一黨、共和黨等等,為消彌戰亂鼓與呼。

但是,出身清王朝大員的程德全,在當時博弈的無論哪個陣營,都處于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,革命黨并不信任他,袁世凱不敢重用他,退位的清王室和遺老們視他為叛逆,崛起的新軍閥對他幾如漠視,在那個「有槍便是草頭王」

ADVERTISEMENT

的年代,手上沒有軍隊,是沒有話語權的。

正是介于他這樣的地位,當宋教仁被刺殺后,袁世凱為表示公正,讓他去調查真相,結果是將兇手緝拿歸案,但真正誰是幕后指使者,至今也沒有定論,成為決定民國走向的一大謎案,也不是程德全能夠破解的。

接下來的中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亂世,他無力左右各派力量,遂拒絕了北洋政府所聘的如顧問一類虛銜,最后他退出紛爭,隱居上海租界,精研佛法,誦經度日。

在此期間,他組織編撰了多部佛經和文集,如《新修寒山志》《寒山子詩集》等等,并捐資修繕了蘇州寒山寺,蘇州報國寺和蘇州棲霞寺等寺院,今天寒山寺的「古寒山寺」四個大字,即是其所書。

1926年,66歲的程德全在常州天寧寺出家,皈依世尊,法名寂照,4年后圓寂,70歲的程德全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,骨灰安葬在蘇州寒山寺內,他給后人留下的遺著有《程中丞奏稿》及《撫吳文牘》等文集。
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程德全對家鄉云陽有著深厚的感情,他在這里度過了近30年,深受故鄉忠義文化和佛教文化影響,他為官期間,曾被罷免回鄉,對云陽的沙門寺進行了維修,并將40余畝上好的田地捐作寺產。

及至起復赴任時,他將家中所有資產分給鄉親們,此舉轟動鄉里,善名遠播,現在沙門寺中便存有他書寫的一幅楹聯,「莫嫌淡泊來相處,如厭清貧去不留。」這是老將軍自己的感懷,也是他一生的堅守。

ADVERTISEMENT

程德全在家鄉的名聲極好,當年馮玉祥入川時路過云陽時,特別攜夫人入寺祭拜,并賦詩贊譽:

拼死疆場不為官,舌戰俄夷堵炮管;

救難萬民于水火,揚我中華美名傳。

而數百萬川軍子弟出川抗日前,也以程德全作為川籍英雄為榜樣,不趕走日本人誓不回川,特別是川軍將領饒國華和王銘章,專門停船上岸宣誓,告誡部下,凡路過此地,必須鳴槍致敬,最后,這兩位將軍都盡忠報國,戰死沙場。

程德全一生都在尋求報國之路,入仕后也一直在「安民」和「忠君」中糾結,最后,在辛亥革命的槍炮聲中,他認清了形勢,毅然選擇了「安民」,成為民國的開國元勛,這不得不說是顯示了他順應潮流的明智之舉,也是他以「民生」為重的具體體現。

他一生行善事,無惡行,以民為本,報效國家,是封建官僚體系中難得的一位明大局,守道義的好官,甚至被人尊為「民國第二完人」,如今卻在魯迅的筆下被嘲弄,使得他聲名受損,似乎程德全的革命,就是用「捅下幾塊瓦」騙來的,這不得不說是一樁憾事。

ADVERTISEMENT